打赢中风康复持久战

打赢中风康复持久战

打赢中风康复持久战

中风病人的康复之路漫漫。联合早报记者专访三位走出中风健康风暴的康复者,他们的故事告诉大家, 生病也许无法预测,但病后保持积极乐观,坚持做好康复治疗;社会认识中风多一点,消除对中风康复者的异样目光, 有助于战胜顽疾,守住自己和家人健康。

中风不挑人,无论男女老少 都有可能发生大脑血管阻塞或爆 血管,语言能力、行动能力、思 考能力瞬间被剥夺的巨变。

官方数据显示,新加坡每天 发生26起中风病例。中风是本 地第四号杀手,占死亡病例超过 10%。它也是夺走成年人行动能 力的主要杀手。超过60%的中风 病人前三个月面对不同程度的行 动不便。据2010年至2015年的 数据,本地每年有7至9名19岁 以下的年轻人中风。

坚持如常生活

新加坡中风协会主席黄炳耀 (Amos Wee,49岁)17岁时 血管阻塞中风。这场大病夺走了 他左边身体的灵活,左手脚肌肉 至今仍乏力不好使唤。任职公务 员的他谈到中风康复者面对的种 种挑战,认为家人的积极态度对 自己影响很深。他的父母不会因 为孩子行动不便让他放弃正常生 活。家人照样和他一起出门逛 街,认识新朋友,尝试新事物。

“绑鞋带有多难?单手也能 绑。跑步很辛苦吧。最后一段 路,我不用轮椅跟你赛跑。”黄 炳耀以过来人的经验,鼓励会员 积极地看待自己的缺陷。

社会上看得到看不到的歧视 也是中风康复者需要面对的。黄炳耀说,逛街时,人们会用怪异 的目光注视他。大学毕业后找工 作,即使是一份文职,无须跑 动,雇主仍会质疑你的工作能 力。当然,社会人情并非如此 浅薄。黄炳耀在公共服务部门找 到一份能发挥所长的工作。外出 时,太太管接管送,上下斜坡路 爱妻充当扶手,夫妻互相扶持尽 在不言中。

不让家人担心

今年70岁的郭庆平精神奕 奕,一点也看不出实际年龄。他 五年前中风,复健14个月后重 新投入工作,担任工程顾问。健 谈的他说:“我有高血压,也 有‘血浓遗传’。我以为保持运 动,就可以放任饮食。我喜欢海鲜美食。”

中风后,他的太太全职照顾 他,压力大,喝太多汽水而患上 了糖尿病。看到家人为自己担心 而生病,他走出抑郁阴影,不再 抱怨为什么是自己不幸。他积极 做复健,决心重拾生活能力。现 在他行动自如,上下楼梯比较 慢,则是膝关节老毛病。

郭庆平参加中风协会活动, 还代表协会出国参加国际交流活 动,促进国际社群的了解,学习 彼此的经验。他说,社会对中风 康复者存在歧视。我们的社会要 学习接受康复者,学习照顾自己 的健康,避免家人操心,也可以 提醒身边朋友要如何保持健康。

鼓励打气很重要

从事零售服务业的王爱琳 (49岁)去年中因为陪父亲到陈 笃生医院看病,自己也被劝住院 检查肺部。住院当晚,护士发现 她出现中风症状,马上抢救。病 情稳定后,她转到太和观医院做 复健,重新学习走路和搭扶梯如 何保持平衡。穿衣服、洗澡这些 生活技能都得重新学好。她说: “就像新生婴儿一样,什么都得 学,走路,上楼梯都得学。”

王爱琳说,医护人员、家人 和同事的鼓励让她对康复越来越 有信心。她是非常勤奋的学生, 住院时自己练习康复动作,不让 自己松懈下来。回到工作岗位, 转做文职,她努力适应新的工作 环境。开朗的她说:“医生告诉 我复原得很好。(同事)说我越 做越好。这些都让我很开心。”

出院后不到半年,王爱琳已 经克服搭扶梯的心理障碍,可以 一个人出门乘搭公共交通。她提 到自己从后港搭车到滨海广场参 加朋友聚会。这令她有很大的成 就感,是康复后的一个里程碑。

王爱琳说,中风患者须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参加中风协会的 活动,让她认识很多有相同生病 经历的人,彼此打气加油。现在 的她,生活规律,早睡早起,周 末做运动,参加团队活动。

正确认识中风

关于中风,你是不是有认识 上的偏差?

一、一个人中风一次后,第二次 中风机会相对减低?

莱佛士医院脑神经医疗中 心神经顾问惹曼尼医生(Dr N Venketasubramanian Ramani) 告诉联合早报记者,一个人中风 康复后,如果原本导致中风的病 因还存在,意味着将会继续面对 大脑血管阻塞或爆裂的威胁。也 就是一个人可能面对多次中风的 情况,而且每次病情都可能带来 不同程度的影响。

惹曼尼医生说,导致中 风的原因主要是血管阻塞 (Ischaemic stroke)及血管爆 裂(Haemorrhagic stroke)。 85%的中风病人是因为血管阻 塞而中风的。

血管阻塞主要是老化问题、 高血压、高胆固醇、抽烟及糖尿 病所引起。

血管爆裂主要由高血压形 成。大脑内的小动脉长出瘤状 “血泡”或大脑动脉长得畸型也 会导致血管爆裂。有些病人天生 血管细小膜薄,或血浓(thick blood)都会导致血管爆裂。青 年或孩童中风,医生多数会检查 是否天生血管细小或血浓。

此外,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即心脏快速而不 规则地跳动,是导致俗称小中风 的短暂性脑缺血症状原因。

惹曼尼医生指出,如果第一 次中风后病人仍然不改变过去的 不健康生活习惯,或没有控制三 高(高血压、高胆固醇、肥胖)及糖尿病等病因,就有可能再次 中风。而中风病人康复的情况分 为三类,三分之一会完全复原, 三分之一仍有后遗症,三分之一 则会每况愈下。

二、左脑中风病情比较严重?

全国脑神经学院(National Neuroscience Institute,简称 NNI)神经学部门顾问戴天明 说,大脑个别部位各负责不同功 能。左脑控制语言、理解能力, 右边肢体活动能力及右边视力。 右脑则掌控身体左边的活动功能 和视觉功能。前脑则主宰动力和 大腿活动功能。

影响病人复原的主要因素不 在于左右脑哪边中风,而是哪些 功能受影响。语言和理解能力是 人类主要生活功能,因此左脑中 风被视为比较严重,复原更具挑 战。

三、中风年纪越年轻康复机会越 高?

中风复原的关键不在于年 纪,而是病发时哪些功能,例如 语言、理解、肢体行动等受到什 么程度的影响。影响越大,复原 挑战越大。

戴天明医生说,新加坡每年 有约7000人中风。高龄患者一 般面对更高的死亡风险,以及中 风复原概率较低。但是高龄对于 中风复原并没有负面影响。年长 人士的问题在于体力较差,因此 无法承受较密集的治疗。他们也 面对社会支持不足,甚至受到歧 视,低估年长人士的康复潜力。

戴医生指出,治疗中风患者,并没有为年龄设限,没有一 个指定岁数属于年轻或年迈。 科学证实,年龄只占康复率的 1%,微不足道。

要把握康复的时机,越早接 受治疗越好。治疗包括三个方 面,每个疗程因病人情况而异。 物理治疗,针对患者的行动能力 和平衡感;职能治疗,帮助病人 重新学习穿衣服、洗澡、吃饭喝 水等,鼓励病人重拾生活自理能 力;语言治疗,帮助病人重新掌 握张嘴说话的技巧,如何运用嘴 部肌肉等。

四、中风后生活就无法自理?

陈笃生医院高级职能治疗师 谢佩芬说,中风病人入院急救后 一般24小时至48小时内就会接 受治疗评估。物理治疗师会评估 病人的行动平衡能力,根据受影 响情况设计运动加强改善。有说 话障碍的病人也会接受语言治疗 师的辅导,做相关的复健练习。 而职能治疗师则会把病人带到设 计成家居的治疗室,帮助病人 重新学习饮食起居所需的生活技 能。如果牵涉到脑神经问题,神 经学专家也会参与病人的康复治疗计划。

治疗师和病人第一次会面一 般是30分钟。治疗师从医生那里 了解病人受创的情况后,做了评 估,便会量身订造治疗计划。

中风病人无法像从前那样拿 手机、穿衣服、拿花洒洗澡,职 能治疗师可以协助他找到新的方 法重新掌握这些技能。

谢佩芬说:“中风导致大脑 部分细胞死亡,这部分细胞无法 重生。大脑的网络部分截断或受 阻,中央高速公路此路不通,就 得找另一条路前进。大脑可以找 另一条路执行原有功能。”

五、为什么积极做物理治疗、职 能治疗很重要?

当患者的情况稳定后,治疗 师会再做一次评估,决定患者是 否适合回家修养,还是到康复医 院或社区医院。 谢佩芬说,如果患者家中有 看护人,患者能走动,便可回家 休养,定期到医院做治疗。康复 进度良好的患者也可选择到康复 医院做密集的物理治疗、职能治 疗。至于老年人,体力较弱,则 可选择转到社区医院。

戴天明顾问医生说,及早做 康复治疗有助于患者复原得更 好。康复治疗有助减少行动不 便,鼓励患者如常生活。量身订 制的复原疗程会根据患者所丧失 的生活功能及缺陷,提供辅助, 同时也会调整家居环境,以便帮 助患者行动。

中风的迹象

怎么判断是不是中风?记 住FAST四字诀:F.患者笑时脸 (face)部是不是一边下垂。 A.让患者抬高双手臂(arm), 其中一只手臂是不是抬不起来。 S.患者说话(speech)是不是 口齿不清?T.第一时间(fast) 送患者到医院急诊室抢救。

中风的其他症状还包括:身 体其中一边的脸部、手或脚突然 麻痹;走路不平衡,歪歪斜斜; 眼睛视力突然减弱,双眼或单眼 看不清楚;严重头晕头痛,许多 中风病人用“有生以来最要命的 头痛”来形容中风的头痛经验。

中风的急救工作

患者要放慢动作,马上找人 帮忙叫救护车,以最快时间到医 院求救。急症室设有中风患者急 救机制,到达后马上告诉医护人 员是中风病例。

改掉坏习惯

预防中风,这些习惯得改 掉:

·不要给自己不必要的压力,控 制血压,盐或咸食适可而止,避 免血压过高。

·不要抽烟。

·不要吃太甜、太咸及太油腻的 食物,控制糖分、胆固醇。

·不要酗酒。

·不要熬夜,正常休息。

·不要整天坐着不动,多运动, 保持健康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