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心理病都可能储物成癖

有无心理病都可能储物成癖

有无心理病都可能储物成癖

储物症标志性的特点不在于囤积物品,而在于丢弃物品时难之又难。受访专家指出,储物 症可同时出现在患有不同心理疾病或没有任何心理疾病的人身上,专家给出断定储物的习 惯会否成为心理障碍疾病的表现,以及周围的人应怎样帮助这类储物成癖的人。

剩下不到一个月就要过农历 新年了。 正当很多人在忙着大扫除、 辞旧迎新之际,仍有一群人或许 因为某些特殊的感情因素,不但 不舍得丢弃堆积在家中的各类杂 物,还可能持续不断囤积,使居 所演变成俗称的“垃圾屋”。 据2010年的《新加坡精神 健康调查》显示,共有6616名 年龄18岁以上的本地公民与永久 居民接受了深度访谈调查。这项 研究显示,本地人出现长久储物 症(hoarding)的概率为2%,即100人中便有两人面对长期的 储物症问题。 当不断想要储藏物品的心态 逐渐侵蚀正常的生活居住空间, 对自己、家人,甚至是邻居造成 困扰时,就应该做出改变。别让 这种过度留恋或想不断收藏特定 物品的癖好积累成一种病态。

储物与恋物不同

心理卫生学院专科顾问医生 吴麟杰受访时指出,储物症与恋 物症(fetishism)患者虽然都喜 欢收集物品,却是两种截然不同 的心理病症,收集物品的理由也 不同,且很少由一方转变发展成 另一方。

储物症所收集之物,主要是 患者自认有价值或有用的物品, 并且将这些物件囤积到占据原本 并且将这些物件囤积到占据原本 应该用于其他用途的生活空间, 而在丢弃它们时会感受到极大的 痛苦。

相较之下,恋物症患者是通 过特定物品或身体某个部位来满 足性欲,而所收集的往往是限量 内衣裤或鞋子等。当恋物症患者 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属于一种心理 问题后,往往会将物品藏起,私 下用于满足性欲望,而物品失去 吸引力后便不惜扔掉寻找新的, 因此不会有严重囤积物品的情况 发生。

吴麟杰医生指出,储物症的 行为可同时出现在患有不同心理 疾病及没有任何心理疾病的人身 上。会有储物症的人通常主要包 括以下两组人:

①患者同时面对其他心理问题

包括可能面对精神分裂症和 出现幻觉的患者,如患者可能认 为有个声音叫他收集与储藏一些 自己不想要的物品。

这些储物症患者中也可能包 括强迫症患者,他们可能因为病 情而无法判断应该丢弃还是保留 物品。

吴医生也说:“若严重抑郁 症患者已经丧失日常生活的自理 能力,他们或许会开始出现储物 症的表现或忽略清理居住环境。

以上这些患者其潜在心理问 题若能治疗,有时能改善储物的 行为,如有精神分裂症的人,只 要能有效克服幻觉,就不会再出 现要他不断储物的幻听。

此外,这群患者中也可能包 含以年长失智症者为主的小组, 而当中就有记忆力差、有语言障 碍,以及行动、计划和执行更复 杂任务能力有限的人。这些障碍 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阻碍他 们清理房子,因为他们可能在认 知上已经无法理清什么事物对他 们来说是重要的,还可能索性把 所有物品都收集囤积起来。由于 患者在组织和收拾事物方面觉得 困难、容易混淆,因此,干脆选 择囤积所有物品。

②患者无任何心理障碍问题

一般上,这群人在精神状态 等各层面无异于常人,只是储物 的情况已严重到侵占了原本的生 活空间。这些所谓的储物狂在丢 弃物品时面对难题,也带给自己 及周围的人困扰。

吴医生指出,这类患者往往 曾经历过某方面的缺失或压力, 并通过囤积物品来试图填满内心 深处的空洞。另外,有些患者可 能因为过去经历过艰难日子,如 年长一辈因为经历过二战的艰 辛,觉得不能随便浪费,因而要 舍弃其认为“还有用”的物品就 很困难。

他还指出:“有储物症的人 也可能将所囤积之物视为珍品,如能彰显他们过去丰功伟业的东 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成为他 们个人形象与自我身份认同感的 一部分。” 如何判断是否有储物症?

莱佛士心理辅导中心精神科 顾问医生蔡秀英透露,囤积物品 的行为往往在童年或青春期就可 能有迹象,并会随着年龄在成年 后变得严重及显露出较明显的症 状。一般人是在病症严重影响到 家人或邻居时,才会开始求助。

若家长发现孩子储物的举动 逐渐侵占到正常的生活空间,在 试图帮他们丢弃物品时引发严重 情绪不满,就应采取必要行动, 避免情况恶化。

吴医生指出,储物症具标志 性的特点不在于囤积物品,而是 在于丢弃它们的难处。若家人意 识到患者一直不愿丢弃物品,就 须留意是否会发展成为储物症。

有些特定精神疾病也会使 患者有储物症的表现,包括强 迫症与泛自闭症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若人们 能尽早察觉这些心理问题,让患 者提早接受治疗,将有助控制病 情,并有望改善储物症的现象。

两位受访医生皆指出,要如 何断定储物的癖好会否成为心理 障碍疾病,可留意是否出现以下 现象。若这些症状都存在,即表 示储物症已经相当严重,应尽快 求医接受适当治疗。

无论所收集物品的实际价值是 多少,要丢弃或是由他人试图清 理掉时,都会觉得困难及感受到 极大的精神痛苦。

  • 过度购买或捡拾人家不要的物 品,并囤积起来。
  • 害怕浪费,将储藏的物品视为 有用或是有纪念价值之物。
  • 物品不断囤积在居所中,甚至 是屋外,严重影响自己与他人的 正常生活。
  • 对个人社交、工作,或其他重 要生活领域功能造成显著压力或 阻碍。

友或看护如何帮助?

受访的两名医生都建议,储 物症患者的家人朋友可以鼓励他 们去接受专业的医疗评估诊断, 先理清是否有任何潜在心理疾病 造成患者有储物症。有时,若能 有效地控制这些潜在的心理疾 病,也可间接有助改善储物症。

吴医生 说,若评估诊 断显示储物症患者没有任何其他 心理疾病,家人宜与建屋局和市 镇理事会等相关机构密切合作, 通过官方条例,让储物症患者配 合清除所囤积的物品。

蔡医生补充,看护者可以帮 助患者清除发霉变黄的报章等影 响公共卫生和威胁安全的物品。

在清除囤积物品的过程中, 亲友应给予适当支持和鼓励。吴 医生提醒:“别对他们使用‘疯 子’‘神经’等字眼。我们需要 了解,储物症患者面临的关键问 题不是持续不断收集这些物品, 而是清除这些物品时的巨大心理 压力,这犹如让他们重新经历以 往失去某样物品的痛苦回忆。

他强调,储物症患者对于自 己所珍视的物品特别敏感,也会 过于保护。因此要一下子强迫其 丢弃所有物品,会带给他们巨大 的心理负担与痛苦,还可能引起 储物患者不友善的回应。

推动心理健康的银丝带组织 (Silver Ribbon)行政董事傅秀 珍说,要协助这些储物症患者, 家人的关怀和邻居的理解与包容 都很重要,她提出以下建议:

给家人或看护者的贴士:

  • 表达关怀,让患者知晓身边的 家人很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
  • 耐心解释严重囤积物品可带来 的后患。
  • 让病患也参与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 鼓励病患接受治疗或求助。
  • 给予适当的时间让病患做决 定。
  • 与患者的医生或辅导员商讨如 何协助患者。

给邻居的贴士:

  • 以包容的态度对待患者的处事 行为。
  • 理解患者与其家人的情况,并 给予适当时间让他们能有效处理 储物问题。
  • 与患者沟通时,宜小心用 词,别激怒对方。

理屋子后,亲友与邻 居应该:

  • 继续给予患者精神支 持,鼓励他们彻底摒弃 不断储物的坏习惯。
  • 建议他们扩大生活圈 子,多参加各类活动来 充实自己。
  • 如果医生证实 有需要,病患应 继续复诊与接受 适当治疗。

储物症的治疗

吴麟杰医生坦言:“目前还 没有任何一款药物是专为储物症 患者所设。然而若是针对有强迫 症和焦虑症的储物症患者,有一 组称为“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 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简称SSRI) 的抗抑郁症药物,可帮助他们在 清除囤积物品时或许会有的焦虑 感等心理不适,也有助降低他们 对囤积物品的痴迷程度。不过, 其效果因人而异。

蔡医生补充,若同时有强迫 症、焦虑症或抑郁问题的储物症 患者,可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抗 抑郁症药物,其中有一小部分 患者可能在服用后出现头痛、 作呕、食欲改变等现象,但通常在一到两周后情况便会稳定下 来。

此 外 , 患 者 也 可 以 接 受 认 知 行 为 治 疗 ( c o g n i t i v e behavioural therapy)。医生针对病患的思想、情绪与行为等方 面,来协助他们了解与找出问题所在,并教导他们以其他方法 代替储物,帮助缓解如焦虑症等负面情绪,以及纠正不良的行 为,包括协助他们决定与整理掉没有用处的物品,学习有效控 制想要储物的欲望及放松技巧。

吴医生提醒,若能在储物症的早期阶段及早察觉病情,并 接受适当治疗,无论是针对有无其他潜在心理问题的患者,都 有利于治疗与控制储物症。

个案①

40岁的L女士(假名)是名教师,与父亲同住。由于她长 年将所囤积的旧报纸占满整个住所,使屋子充斥着霉味,也严 重阻碍父亲进出屋子。为此,父亲常跟她吵架。

L女士解释收集这些报纸是为了教学工作查找资料。蔡医生 指出,她其实也有强迫症,害怕灰尘,会经常洗手。起初,她 是因为相关的焦虑症问题及缺乏社交圈子而向心理医生求助。

根据她的情况并在医生建议下,L女士开始服用抗抑郁症药 物与接受认知行为治疗。蔡医生透露,接受治疗或许有助她对 周遭环境与自己的行为更有意识,因为她逐渐注意到旧报纸上 的霉菌及纸张腐烂的现象,并开始丢弃较旧的报纸。此外,病 人本身愿意配合且做出改变,也是治疗储物症的关键所在。

个案②

40多岁的M(假名)男子住在一房式的租屋单位,他有两 名患有智力障碍的姐姐居住在隔着一条走廊的对面单位。当父 母都过世后,赋闲在家的他突然得负起帮忙看护两名姐姐的重 任,也面临经济拮据的问题。

这促使他出现严重的储物症状,包括把人们丢弃的损坏电 器及旧家具搬回两家住处,并认为这些物品还有价值,只要修 复便可以变卖。久之,两家房子都堆满了杂物,甚至导致姐姐 因缺乏活动空间,白天得长时间呆在屋外走廊。

在接获邻居的通知后,市镇理事会与建屋局人员开始要求 与协助他去除这些杂物,但不到三个月,M重蹈覆辙。协助他 清理屋子的义工以缓和的态度要求他每周清除大约一个地板砖 块大小的储物空间,渐渐地让他的姐姐有适当的生活空间。

此外,社区援助团体让两名姐姐白天呆在一家日托中心里 以获得适当照护,M找到咖啡店跑台的工作,有助缓解经济压 力,也让生活更充实,减少他对储物的欲望。

吴医生指出,M在接受了心理健康诊断评估后证实,除了 储物外,并没有其他心理问题。他说:“这类储物症患者如以 上所述,需要依靠囤积物品来弥补内心的空洞与不安,因此要 减少他们的心理负担,除了适当药物或许有助缓解焦虑外,更 多的还包括解决引发储物症的实际因素。”